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外医学研究》 > 201123
编号:13763535
自体髂骨松质骨复合髂骨皮质骨修复牙槽嵴裂的临床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8月15日 《中外医学研究》 201123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髂骨松质骨复合髂骨皮质骨在修复牙槽嵴裂中的应用。方法先在牙槽嵴裂隙外侧口腔前庭设计唇侧黏膜瓣,将带有少量松质骨与缺损区大小基本相符的片状髂骨骨皮质垫于缺损区腭侧,边缘插入裂隙边缘,然后填入松质骨,最后将黏膜瓣旋转90°到裂隙,瓦合关闭裂隙。结果本组78例,术后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植入骨成活率91%,临床成功率为64%。结论自体髂骨松质骨复合髂骨皮质骨修复牙槽嵴裂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自体髂骨松质骨;皮质骨;牙槽嵴裂

    采用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术修复牙槽嵴裂已成为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大量临床观察结果报道,植骨效果有很大差异,临床成功率较低,低于60%。总结笔者所在医院2000~2004年采用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牙槽嵴裂56例,临床成功率仅为46%,分析原因认为失败与手术方法及植骨量密切相关。为此,笔者对常规的松质骨修复牙槽嵴裂的方法进行改进,移植骨改为颗粒松质骨+皮质骨,口鼻瘘口腔面覆盖组织均为临近唇颊黏膜瓣,获得了满意的整复效果。
, 百拇医药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5~2010年笔者所在科室应用颗粒状髂骨骨松质+骨皮质,对伴有牙槽嵴裂的唇腭裂患者进行了植骨修复,并采用临近唇颊黏膜瓣作为口腔面组织覆盖口鼻瘘。所有手术均为笔者主刀进行。选择78例单侧,裂宽在05 cm以上牙槽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15岁52例,15岁以上26例,术前、术后3~6个月均摄X线片。

    12手术方法参见《口腔颌面外科学》第6版规划教材有关章节[1]。于牙槽嵴裂隙外侧的口腔前庭沟,设计一水平矩形唇颊黏膜瓣,长宽比<4∶1,长度设计为缺损区牙槽嵴顶到龈颊沟的距离,分离黏膜下层,有利于龈颊沟成形。以平骨凿去除裂隙边缘的骨皮质,使植入骨与裂隙边缘新形成的骨创面相接触,加速植入骨与裂隙边缘骨的愈合。将带有少量骨松质的片状髂骨骨皮质垫于缺损区腭侧,大小与缺损区基本相同。边缘插入裂隙边缘骨,与腭黏骨膜之间固定,然后填入骨松质,填骨松质的范围为梨状孔边缘和牙槽嵴裂隙区,牙槽嵴裂隙区处填骨松质应高于牙槽嵴平面1~2 mm,梨状孔边缘视鼻翼基底、鼻底抬高程度确定,将制备好的黏膜瓣旋转90°到裂隙,瓦合关闭牙槽嵴裂隙。植骨区唇外加压包扎。
, 百拇医药
    13分级标准78例患者全部摄取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的牙片、上颌前部咬合片,上颌曲面断层片。采用Bergland分级标准[2]:Ⅰ级:骨移植术后牙槽间隔高度基本正常;Ⅱ级:牙槽间隔高度>正常值3/4;Ⅲ级:牙槽间隔高度<正常值3/4,但有骨桥连接;Ⅳ级:无连续骨桥。

    14术后疗效评价标准Ⅰ级和Ⅱ级为临床成功,Ⅲ级和Ⅳ级为临床失败。外观良好为:恢复鼻翼基底、鼻底高度;恢复上唇丰满度;有明显的龈颊沟,其深度与裂隙两边龈沟一致。

    2结果

    疗效评价结果,Ⅰ级34侧(436%),Ⅱ级16侧(205%);Ⅲ级21侧(27%),Ⅳ级7侧(89%)。28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骨吸收(Ⅲ~Ⅳ级);植入骨成活率为91%,临床成功率为64%。本组病例术后无一例感染,术创Ⅰ期愈合。9~12岁Ⅰ级占45%,Ⅱ级占17%,Ⅲ级占28%,Ⅳ级占10%。12岁以上Ⅰ级占30%,Ⅱ级占25%,Ⅲ级占28%,Ⅳ级占17%。
, 百拇医药
    3讨论

    31设计唇颊黏膜瓣的临床意义严密缝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3,4],而严密缝合的条件是要有足够的组织覆盖受区创面,做到缝合时无张力。笔者设计的邻近唇颊黏膜组织瓣来源丰富,旋转缝合后表面平整且能形成自然龈沟,因缝合后的创缘位于植骨区的四周,表面无缝合口,因此,本组病例无1例因术创裂开感染而导致手术失败。为确保髂骨骨皮质+骨松质移植成功创造了良好的必备条件。

    32磨去骨缺损区边缘骨皮质的意义以小骨凿或骨锉去除裂隙边缘的部分骨皮质,可使植入骨与裂隙边缘新形成的骨创面接触,露出骨创面的松质骨刺激或启动骨床新骨形成,有利并加速植入骨与裂隙边缘骨的愈合。

    33唇颊黏膜瓣覆盖植骨区创面的缺点是黏膜下无骨膜,因此将片状皮质骨垫在腭侧,与腭侧粘骨膜瓣下的骨膜粘附,可利用骨膜成骨的作用促进植入皮质骨的成活,然后在表面填压骨松质,有利于皮质骨的稳定和松质骨的成活。皮质+松质骨的移植更符合牙槽嵴裂隙区的生理特点,骨吸收少,不影响裂隙区尖牙的萌出。。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32-433

    [2]王鑫,罗奕.牙槽嵴裂骨移植修复术后影响骨吸收因素的初步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5,40(5):373-374

    [3]陆斌,顾晓明,孙沫逸,等.小切口自体髂骨骨松质修复牙槽嵴裂及口鼻瘘的临床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2,18(5):129.

    [4]马莲,王光和.唇腭裂患者齿槽嵴裂植骨修复术后随访结果分析.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8,33(3):165

    [5]陈玉长,夏红,王秀芹.对松软牙槽嵴形成原因的初浅认识.中国医学创新,2009,6(7):89.

    [6]武秀艳.烤瓷冠与瓷全冠修复的临床应用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08,5(35):17-18

    [7]左德崴,宫运刚.磨牙嵌体冠修复39例临床应用.中国医学创新,2009,6(6):52

    [8]孔丽琴.50例后牙残冠根的修复体会.中国医学创新,2009,6(12):73

    [9]耿昉华.后牙金属烤瓷桩冠修复临床失败病例分析.中国医学创新,2009,6(28):138, http://www.100md.com(靳敏)